新闻资讯

英国吃货着迷陕西美食,编了本专著介绍陕西小吃和风土人情

      

中国吃货的疯狂很多人都知道了。不过国外的吃货的严谨和细致,大概是你不曾了解的,比如这位英国吃货为了把自己喜欢的陕西美食介绍给英国人,专门编写了本专著介绍陕西的小吃和风土人情。


       “总体说来,陕西人的饮食习惯符合西北人的口味,虽然过去35年来,饮食成分和菜肴的花样变化巨大,但有些当地特色依旧被保留了下来。如很开胃的锅盔——是一种面饼,形状和大小通常像锅盖。锅盔一切开,就会冒着热气,裂开一条缝等着往里面夹辣子。有的小店会为顾客准备一碗碗的蒜瓣,吃生蒜可以净化口腔,为准备吃饭洁齿。”


       “关中平原的各个县都有自己独特风味的面食,做面的花样不下几十种。西安西南边的户县,就以其户县软面而闻名,端上来的时候汤里有醋、蒜和切碎的蔬菜,而东边的大荔县则有传统风味的炉齿面,在三原县,有煮熟的面条簇拥成团的疙瘩面。但套用诗人罗伯特·彭斯的诗来说,‘面条一族的伟大首领’,毫无疑问当属 biangbiang面。它的主要原料是像‘裤带’一样的宽面条,其名声在于汉语biang的复杂笔划上。这个57笔划的汉字是由几个字组成的,现在已是广为人知了。”


       初读这些文字,你可能会认为是出自一位美食专栏作者,或者至少是一位“资深吃货”游客之手。很难想象,这位对陕西饮食文化颇有研究的作者,其实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英国人——由于对中国留学生讲述的西安故事着迷,此前从未来过中国的英国小伙罗宾·吉尔班克(Robin Gilbank)来到西安,任教于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。他热爱陕西美食、喜欢去周边农村游览采风,甚至学会了做中餐。9年里,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一一记录,与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胡宗锋教授共同编写的《罗宾博士看陕西》一书,已进入最后校对的阶段,即将以中英文双语出版发行。

       “我的朋友常常问我,在中国,你不得不吃又特别奇怪的食物是什么?很多外国人都对中国的饮食文化有所误解,认为这里的人们常常吃一些奇怪的食材。”罗宾笑言,实际上这些年里,他几乎没有遇到过什么不爱吃的美食,“我日益增长的腰围就能证明,我完全和一个普通西安人一样,享受着各种陕西美食。”罗宾能够基本看懂汉字,但不太会讲汉语,汉语的四声对他而言是个很难逾越的坎。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“陕西通”——在西安居住的9年里,他的足迹几乎遍布陕西境内大大小小的城市乡村——从西安以西的宝鸡、凤翔,到东边的澄城、韩城,再到陕北陕南,罗宾在陕西境内去过的地方,甚至比很多西安人都要多。“我参加过陕西农村的婚礼、葬礼、清明节的祭祀仪式,和‘乡党’们坐在村口谝过闲传,也吃过流水席和地道的陕西农家饭,亲身实地了解过陕西的风俗和饮食习惯。”罗宾告诉记者,他把陕西看作自己的又一个家乡,“我甚至觉得,我比很多西安人更了解她。”

每去一个地方之前,罗宾总是要提前翻阅关于该地区风俗习惯的书本和资料,归来后也常常撰写游记或体会。陕西乡村的泥塑和皮影、隐匿在秦岭山中的静谧寺庙、村里“过事”时吃不完的臊子面和喝酒的习俗……每一桩每一件,罗宾都以独特的视角和笔触记录下来。《罗宾博士看陕西》中收录的十余篇文章,有名人遗事,有风土人情,也有诗文典故,真实地记录着罗宾博士走遍三秦大地后的感受,也让更多的外国人从中了解陕西的风土人情,窥到了中国文化的一个侧影。
       除了撰文向英国人介绍陕西美食和传统文化,罗宾博士还一直致力于陕派文学作品的翻译出版工作,如今已和胡宗锋教授合作完成了包括陈忠实、贾平凹、穆涛、方英文、红柯、吴克敬、叶广芩在内的多位陕西文坛名家的小说和诗歌作品,总翻译量超过200万字。今年年初,罗宾破格通过中国高校职称评定,被评为副教授,他告诉记者,自己很愿意继续进行陕派作家作品的翻译工作,让这些作品成为中国文化的“资源库”,做传递中国和欧美文化的使者和桥梁。

© 2018-2027 Qinjiuhe.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015446号  Build By:longye